毒邪的致病特点

  不同的毒邪,虽各有差异,但具有共同的致病特点:

毒性暴戾,损脏伤形

  毒邪致病,多发病较急,传变较快,扰及神明,病势危重,可见壮热,恶寒,神昏,谵语,烦躁,呕吐,泄泻,出血,紫癜,黄疸等,甚至死亡。毒邪致病,常损伤正气,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、生理功能异常和形态结构破坏;或伤及肌肤、筋骨、血脉等形体,导致疮疡痈肿,筋伤骨坏,血脉浸淫等。

致病广泛,复杂多变

  毒邪致病,常兼挟其他病邪,侵犯部位广泛,外至形体、经络、官窍,内至脏腑,涉及多脏腑、多部位发病,导致多种疾病发生。邪气蕴结,形成毒邪后,又作为新的病因,多因素交互作用,使病情更加复杂多变。如毒易化热化火,伤阴败血,多见高热,汗出,口渴,舌干,便秘等火热伤阴症状;火热邪毒,灼伤脉络,迫血妄行,可致吐血,衄血,咳血;热盛肉腐,则为疮疡痈肿等。

顽固难愈,症状秽浊

  毒邪蕴积,易成痼疾,反复发作,病程较长;迁延日久,则病多缠绵,难以治愈。如瘀毒致病,每多挟痰,痰瘀凝结,深入于里,影响脏腑,阻滞经络;瘤毒致病,结为癥积,形成痼疾。毒邪致病,郁积日久,可见皮肤、黏膜等的黏液、糜烂、溃疡、腐败等秽浊不清的症状表现。

传染流行,病状特异

  某些毒邪致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,尤其在气候变化异常或环境恶劣的条件下,易于流行。感受同一毒邪,一毒一病,多具有特殊的、相似的病变过程和临床表现。如疫毒、疹毒、虫毒等。